横亘时空的纪念丨端午节与读经
编者按
又至一年端午节。端午节原是上古先民祭拜龙祖的节日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,楚国大夫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殉国,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。千百年来,人们以吃粽子、赛龙舟等形式来纪念屈原。而纪念的意义、纪念形式背后的内涵,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。今天我们纪念屈原,其实是在感念我们与先贤息息相关、紧紧相连的那一部分(人性)——曾在历史中发出的光芒;它卓然独立、超拔尘埃。一首荡气回肠的《离骚》常读常新,让我们与屈子心灵相接,体悟先贤超拔于世俗之上的胸怀和姿态。
节日,源于自然的某个节点、或世俗的某个标记,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,为人们反复提起、并发明种种仪式去“过节”。同时,节日也代表着人人内心的“节点”,比如清明节扫墓、中秋节团圆等,无不蕴涵着种种深切的情感。节日发乎人性,它就像一个家一样,承载着普罗大众共同的情感与情结,是心灵的归依之所。它默默地守在原地,告诉我们这些在物质和年月中奔波流浪的孩子:家门为你敞着,记得回家。它给我们的启示——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像江河奔涌、一去不回;它的枝繁叶茂下面还有一个朴素的根,是我们时刻需要依靠、时刻需要回归的“根”,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部分,也就是人性的部分。所以,节日是人心的一种“节制”,它的依据是“人性”,它保护着人间烟火,保护人性不被物质世界异化。过节不仅是过它的形式,更重要的是接通它的内涵。
文礼日签:2020年6月25日
季谦先生说:“我们纪念屈原最好是学习他。就好像十年前,郑州的文庙重新装修,我刚好去演讲,他们就请我去参加重新落成的仪式,让我讲讲话。我就说装修圣人的庙堂,是一种恭敬,但是对圣人最大的恭敬就是要传他的道。传他的道最基础的方法就是要读他的书,读他的书最有效的就是放在教育中,而且放在全民的教育中,全民教育尤其要注重儿童教育。所以我就在那里提倡修孔庙、关注孔孟的人也来关注读经。”
纪念先贤最好的方式,就是读他的经典之作。见字如面,好的作品是人性自然、高度地显发。阅读圣贤经典,就能了解圣贤的思想,与圣贤心灵相通,先贤的面貌也就鲜活地呈现在你面前了, 也就是常说的“神交古人”,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纪念吗?早在2000年前,孟子就讲到人的“四端”之心——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,这是人异于禽兽的地方,虽然他很容易被人的私欲(也就是兽性的部分)遮蔽,但却是人人本具、千古恒常的。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,是因为他发乎人性。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”诵读《离骚》,感受屈原立于汨罗江畔的“终身之忧”,以及他为了道义一往无前的决然,将我们那颗误落凡尘的心灵慢慢托起、升起光明,照亮、并看清我们今天脚下的路。
季谦先生说:“司马迁作《屈原列传》的时候,在《史记》上说屈原是博闻强记,他见多识广,就是“博学而识之”——博闻还强记。他记忆得非常丰富,很有学问。强记,记是强的。什么叫强?“夫仁,亦在乎熟之而已矣。”你要行仁,要勉强而行仁,一勉强就熟了;所以“强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”,你要体谅别人是不容易的,你要勉强一下,要勉强。所以记忆也要勉强,强记并没有错。假如有人说你是使劲背,你强记,你就说我学屈原。你看屈原博闻强记,所以各位同学,大朋友、小朋友都要记住了,你强记是对的。将来强记记多了,你才博学,博学才能做文章。所以屈原做文章是随口就做出来的,他不是在那边绞尽脑汁,搜索枯肠,这样不能做文章。作文是要直抒胸臆,一下子发出来,他写《离骚》刷刷刷地一篇就完成了。他哪里在那里写完又绞尽脑汁又改一下,这是不行的。当然我们或许没有这样的才,但是你也没有这样的学,因为屈原是博闻强记。所以没有才要用学来补充;你就是有才,你学也要够,要不然你的才也不得发挥,所以学最重要。我们说博闻强记,你不是纪念屈原吗?不是只有吃粽子,要学他的学问,他的学问至少是博闻强记来的。”
13岁之前,是一个人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如果能将大量的中外经典熟读成诵(不需要理解),将会开启自身的智慧、为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里的“书”,并非指的是那些小人书或畅销小说,而是指圣贤经典;经典意蕴深刻、广大精微,只有“辞熟”,方可“义透”。有了人性之根,才能保持人的“本我”,未来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自然能有所依归,而不会“过度”或“失位”。
端午节又称天中节。因它恰好在夏至前后,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,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正中的一天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的爻辞曰:“飞龙在天”。端午日龙星既“得中”又“得正”,乃大吉大利之象。而这种吉利放在人文层面上讲,首先发端于人情绪的中正平和。
由于此时天气渐渐炎热,易流行传染病,故农历五月又被人们称为“恶月”和“百毒月”。根据民间习俗的说法,端午是阳气最旺的一天,同时也是草药药性最强的一天,所以端午采的草药药效最明显。
先不说草药的功效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讲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防病的根本首先在于心性上的“养正”——养内心的中正平和之气。而“养正”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圣贤经典。伊川先生曰:“不偏之谓中,不易之谓庸。中者,天下之正道;庸者,天下之定理。”而只有通过诵读经典,养自己的“良知”,才能真正将情绪保持得不偏不倚、恰到好处,这才是健康的根本。
后记:2019年端午节期间,“第一届全球古典教育论坛”在杭州花家山庄举行,从此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涵义:是日,数十位关心教育的专家学者、三百多位嘉宾共聚一堂,共同探寻人文的源头、探讨人类社会的未来。教育是人类的希望,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人性,而不是通过创造更多的物质满足人类无度的欲望。值此端午佳节,让我们循着对古圣先贤的感念和当今时代的大愿,在阵阵圣贤书声中,复归人类一个清朗的未来。
《橘颂》吟唱 文礼雅乐团己亥端午(2019年6月7日)于第一届全球古典教育论坛
文稿提供及排版|朱攀宇
相关阅读:
年岁流转 经典长存 祝福如一——季谦先生端午祝福漫说“节气”——季谦先生即兴话端午(上)端午其“节”——季谦先生即兴话端午(下)观乎人文,化成天下——第一届全球古典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让教育回归人性——第一届全球古典教育论坛手记